新华日报丨江北产投集团:高质量“落子”,布局现代化新主城建设
发布时间:2021-07-19
近日,南京市建委发布首批9个BIM(建筑信息模型)示范项目名单,江北产投集团的现代产业创新中心上榜。项目建设规模位居榜首,总建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
这是江苏省首批运用设计、施工和智能审查全过程管理的BIM示范项目。项目建筑功能主要包含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会议中心等。
可以预见,作为南京市重点项目,该研发载体未来将成为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空间。在江北产投集团的投资版图中,这样的“空间加速器”占据不小比重。
产业载体建设是江北产投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目前,江北产投集团已建成产业及配套服务载体近300万平方米。未来5年内,这个数字将持续扩容到1000余万平方米。
“投资载体建设,就是赋能产业发展。”江北产投集团董事长高亮说,推动产城融合、人城共赢,“我们要做好‘操盘手’”。
最优标准,定义产城融合新坐标
北至华伯仪器,南至中国移动IDC数据中心,西至磐石路,东至星火路。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研创园(东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区合围的重要窗口区域,现代产业创新中心拔地而起。该项目自2019年建设之初,即被赋予科技研发载体的定位。
今年6月,这座备受外界关注的板块地标,已基本完成主体封顶。彼时,这块“香饽饽”已吸引不少知名企业前来走访、问询。最终如何拍板?江北产投集团旗帜鲜明:紧跟“两城一中心”发展定位,择优引入。
数据显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挂牌成立以来,江北新区“两园一谷”范围内月均新增注册企业超800家,产业载体供不应求。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的导入。江北产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所有在建载体项目落成后,可容纳新增数千家招商引资企业的落地。
缓解产业载体市场紧缺,逐步满足企业研发、生产、扩张需求,在持续分享企业发展增值收益的同时,江北产投集团聚焦创新、产业、建城融合发展,谋划更高坐标定位。
南京市是住建部城市信息模型建设试点城市。2019年江北新区发布的“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城市2025规划”中,提到要深入推广BIM技术在新区建筑、房地产、勘察设计等行业的应用。今年3月,南京市也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该项技术应用。江北产投集团项目设计负责人说,现代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的创新尝试,将对南京市建设领域数字化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江北新区是长三角地区最为年轻的发展板块,但我们不是跟跑,而是起步就以引领者的定位,为城市发展探新路。”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曾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江北产投集团正奋力争做探路队伍的“擎旗手”,以最优标准开路先行。在其众多投资建设的载体项目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为产业发展赋能,为城市建设增彩。
10公里外,江北产投集团实施建设的南苑邻里服务中心项目,正忙得热火朝天。这个获得江苏省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的重要民生工程,预计明年可竣工交付。作为江北新区首家邻里服务中心,这里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是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设施。
环顾“两园一谷”,这片半新半旧的区域里,一座座全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成为整个江北新区的城市版图中充满活力的地方。背后,不乏江北产投集团投资建设的身影。
靶向发力,铺筑产业发展新基石
“选择江北新区后,有哪些配套设施可以供我们落地安家?”当企业、人才怀着满腔热情来到江北新区,必不可少地会问上这么一句话。
邻里服务中心是一个“硬核”答案。单南苑邻里服务中心,就有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涵盖社区商业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占比51%。“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用,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都能获得‘一站式’服务。”江北产投集团开发建设部负责人陆志杰说。
从顶山到泰山,再到沿江,包括现在的盘城、葛塘以及江北新区核心区,顺着江北大道一直往六合方向,未来将陆续建成至少5个社区邻里服务中心。
无数人才涌来江北新区之后,首待解决的就是居住和生活配套问题。只靠邻里服务中心,却还远远不够。在“两园一谷”,江北产投集团早已布局配套载体项目,同步保障企业人才无后顾之忧。位于南京生物医药谷,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三期)项目已在紧锣密鼓规划中,主要服务于周边企业涌来的各类人才,为江北新区招商引才提供住房保障。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产业载体还是配套设施,都是为江北新区吸引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打下基础。今年以来,不少行业龙头企业总部项目相继落户江北新区——
3月18日,芯行纪入驻江北新区研创园的总部办公室。这个已汇聚全球一流EDA技术支持和研发精英的“火种”,正着力于自主研发新一代数字芯片实现EDA技术和提供高端数字芯片设计解决方案。
6月21日,江北新区与四维图新签署智能网联战略合作协议,四维智联总部项目在江北新区开业,将深度参与汽车产业技术经济圈建设,与江北新区携手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由江北产投集团投资引导落地。现在,这些企业又入驻了由其投资建设的产业载体。“除了完成对四维智联的投资,江北产投集团还是一位好的‘引路人’。”四维智联总裁蒋晟说。就目前而言,“两园一谷”所有载体项目的产权皆为江北产投集团所有,交付园区按实际需求使用。
前不久,由江北产投集团和智能制造产业园携手共建的中国气象谷启动区项目正式封顶。该项目将依托江北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新区创新平台“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跬步千里,垒就宜居宜业新主城
最近,江北产投集团统计出了一项最新数据:现统筹管理原总公司立项在建城建类项目80个,此前已竣工交付(建成通车)项目70个,累计完成投资19.88亿元,其中2018年后投资约6.89亿元。
2017年12月,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由高新区总公司更名成立。此前,由高新区总公司时期承接的政府项目,挑在了江北产投集团的肩上。道路、桥梁、学校、医院……一项项民生关切项目接连完成建设,江北新区打造现代化新主城的步伐也愈发稳健。
“从产业载体到配套服务,提升的是江北新区的硬件实力,推动的是产城融合的进阶发展。”高亮认为,这是一项长期主义工程,须由一砖一瓦接续垒就而成。与过去不同,江北产投集团一改被动的“代建职能”,主动探索价值最大化的新路径。
在南京生物医药谷研发区范围内,一座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商业广场北联天地,将包含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公寓及商业配套。沿江街道,北联永康、北联永泰两座商业广场隔路相望,预计下半年陆续开工,将打造集街区商业、连锁酒店、品质办公、酒店式公寓业态于一体的精品型产业邻里。
戴德梁行曾给江北产投集团做过一个测算,若在江北新区建设一家假日酒店,预计回报周期需要30年以上。即便如此,在江北产投集团的业务板块中,产业载体、产业配套等建设仍是重要一环。在上海、苏州等城市,产业园区集中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中高端酒店等商业配套的出现。这些综合的商业配套就像供给园区企业的“福利”,让入园企业享有便利的商务配套,成为完善园区功能的标配式载体。
“从江北新区产业发展格局的整体考虑,推动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主城,是江北产投集团必须做的事。”高亮说,“只不过,江北产投集团要承担的角色不是一个代建者,而是一个开发者。”
梳理江北产投集团的载体建设板块,仍有大大小小的项目在加速开发中。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基地项目,重点吸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高端医疗设备等产业企业入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致力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在泰山街道,两个停车场项目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共约350个停车位。这个“百万元级”投资的小项目,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不值一提,但这样的民生需要,江北产投集团愿意去完成。“这是一个现代化新主城建设者的初心和使命。”高亮说。
新华日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温庆航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下一篇: 新华日报丨布局资本版图,政府如何“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