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专版聚焦:行稳致远赋能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第一年。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提速、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国企担当、践行改革使命,聚焦主责主业、赋能产业发展,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以增强投融资能力为抓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扎实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力服务江北新区“3+3+X”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旗帜鲜明讲政治 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方向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江北产投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江北产投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集中学习21次。

注重建章立制,明确党组织在公司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江北产投强化党组织在国企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落实企业合规管理,建立规范化党支部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工作机制,前置研究事项33件。

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建立意识形态领域专题研究和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分析研判3次,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开展投融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宣传。对外发稿百余篇,央媒23篇、省媒32篇、市区媒体18篇。

坚持固本强基,夯实组织堡垒。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理论学习,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冬训工作,先后开展各类学习、研讨10余场次。

与此同时,创新开展组织生活。江北产投深化“三学三先一融合”党建工作法,规范化、特色化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推进“书记项目”4次,申报区级特色示范项目2个。同时,系统实施“AIM· 臻培”员工成长计划,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优化“共联用”三字工作法,拓展共建领域,集团党支部加入南京紫金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联盟,激活发展动能。

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在江北产投,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有章可循,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下好“先手棋” 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的“通行证”,不仅是投资平台综合实力的体现,更关乎其融资渠道、规模和成本。20239月,江北产投子公司北联创投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北联创投成为南京市唯一一家入选省发改委创投品牌领军企业的“AA+”平台,更入选省发改委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省级),荣获母基金周刊2023年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区县级母基金20强等多项荣誉。

依托国企改革行动,江北产投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成为引领新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展现出国有企业应有的坚韧与担当。

大潮涌动,风生水起。新一轮改革势能在江北产投孕育迸发。2023年度,面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江北产投参股基金一方面持续深化新区内企业投融资服务,另一方面立足国内,深入国际,跨越硬科技与民生服务业,在2023年实现挂牌上市共2个,分别为莱斯信息以及极兔速递(全球独角兽),实现了海内外市场项目协同布局发展。

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江北产投坚持战略自信,下好“先手棋”,坚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符合当前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方针战略,也是提前布局未来的主要支撑点与增长点。江北产投战略投资部负责人许慧表示:尽管新兴产业在当前的GDP贡献上还不是主导支撑,但将是未来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即使面临困难,集团也依然坚定不移地管理存量基金和投资新兴产业项目,围绕江北新区的“3+3+X”产业体系进行布局。

譬如,生物医药是江北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今,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面临融资难的情况。药企的发展周期太长,导致融资信心不足。与此同时,面对药企本身资金储备不足而产生的裁员、压缩管线等问题,江北产投助力药企对接更多产业资源、融资资源,降低估值或调整投资策略;同时,建议发展良好的企业将现金流补充期调整更长,以优化企业发展。

“链长”央企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核心,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通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高产业链竞争力、控制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江北产投旗下的“国”字头基金正加快投资布局。

2023年,北联创投完成基金出资3.25亿元,新增投资项目37个,投资额15.43亿元。参股基金累计投资的248个项目中,芯华章、博泰车联网等11家投资企业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先通医药、维立志博等6家投资企业入选2023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100榜单,12家投资企业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21家投资企业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稳中求进保存量 精准服务赋能产业长远发展

在积极进行产业投资、产业布局的同时,江北产投坚持另一个理念——做好“耐心资本”,形成“耐心资本”全要素设计、全过程陪伴、全周期服务的长期思维,为所投项目提供资本、资源、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赋能产业长远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江北产投今年具体的投资战略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往只聚焦于全国好的项目投资,希望把更多项目引进来,今年的立足点在于把江北新区需要融资的项目、存量的项目推出去。

为此,对于已经有的存量招引的项目,江北产投统筹调配优势资源,打造生态招商引资综合服务新模式,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工作,具体涵盖每个月度与3个园区联动开展项目路演、一对一的项目对接等。在扩大产融中心职能方面,则通过优质服务满足项目在融资方面的需求。

在服务保障方面,点对点服务是江北产投的一大特色。“每家企业都有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因此与每位企业家进行密切直接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在江北产投,这里的每一位国有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秉持这样的为企服务理念,通过调查走访,聚焦重点服务、重点项目,梳理摸排服务方向并提供精准服务。完成87家区内企业走访,收集并帮助对接投融资诉求、产业政策兑现、业务协同等3类问题40项,帮助24家企业对接3家银行机构、6家投资机构、5家产业资本,帮助中科超精、中天安驰等公司获得多家投融资支持。全年促进 6个项目落地新区,与园区签约总投资额 17.8 亿元。

联合生物医药谷、研创园以及智能制造园等园区开展各项企业融资路演和一对一项目融资对接活动。

在最近一期11月江北新区生物医药项目精准对接会活动中,诺令生物、普济生物等16家企业进行了项目投融资路演,邀请到中金资本、华泰紫投等80余家投资机构,吸引了南京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10多家投行服务机构共同参加其中,成为支持新区主导产业投资的重要资本支撑。


发力新赛道 可持续发展后劲增强

江北产投投资的现代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是全省首个通过核验的BIM示范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栋研发办公用房和1栋会议中心。

面对如此大体量的产业载体,如何最大化释放空间效益,成为江北产投思考的关键点。拿地、建设、出租……过去僵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的发展环境。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江北产投充分展现国企担当,除了租金收益,更多考虑到资产预期收益的变现,以及项目带来的就业、税收等综合效益。

江北产投投资的南苑邻里服务中心也加快建设,今年11月竣工交付,目前正进入招商阶段。南苑邻里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顶山街道南苑社区,占地面积约2.21万平方米,本项目地上主要分为三栋建筑单体,分别打造社区商业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养结合中心。其中,社区商业中心打造为富有江北特色的一站式社区商业综合体,目前已签约达美乐、瑞幸咖啡等商户,签约率近70%

对此类商业项目的“上马”,江北产投开展了多轮细致的项目论证。“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会影响载体项目招商的印象和看法,招商服务专业、细致、周到是制胜的关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投资是赋能服务,建设是运营服务。除了现代产业创新中心、南苑邻里服务中心,江北产投2023年共有7个在建项目,用地面积约28.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1.08万平方米。2023年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71亿元,其中产业载体项目完成投资7.87亿元。现代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获得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优秀创新奖、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新征程,再出发。

江北产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认真谋划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推动集团市场化转型,展现蓬勃发展活力。